更新时间:2025-10-29 04:02:29
前置叠甲,除了影片本身没有阅读任何背景资料,小说原文也未曾拜读,有错误您就当没看见吧。
粗浅的对《色、戒》名字进行一下拆解。色无疑或者说大部分肯定是性的部分,戒则很值得玩味。一方面是某种自我的约束、规劝,一方面则是社会的限制、压迫。怎么解释倒是都可以,但片名无疑是某种带有东方程朱理学或者说是清教徒的禁欲思想。这种命名上的约束给片子在画面以及故事上的大胆带来了更大的张力与解读的可能性。在电影结束时再度会看标题不禁让人感叹,悲剧的末尾可能必然会让人生出“要是原来能没那么放纵就好了”的幻觉。这可能也是中国人在纵欲的角度上呈现收敛、保守的核心思路,某种风险的规避,所以戒欲当前,毕竟色字头上一把刀。
故事的中心必然是王佳芝,一个美艳、茫然又相信、脆弱又带有某种坚硬的普通女人。
她在这部电影中存在于瞬间之中而非某种状态,这些瞬间构成了这个虚幻人物的节点,连起了一切的一切。
她的茫然在于她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信仰,刺杀与反刺杀都是因为爱情抑或是某种命运的推动。这种茫然恰好是在时代洪流之中大多数人的状态。没有意识形态的欺骗没有信仰的禁锢,只有单纯的想着我该怎么活下去我要怎么活的舒服一点。毕竟爱情这种毒药比宏大叙事的成瘾性强多了,当然致死性也是不遑多让。
茫然地反面是相信,王佳芝相信的无非只是简单的爱情与肉欲,她的相信在两个半对视的瞬间存在,其余的时间完全扭曲。第一个是邝裕民 (对不起这人物太阳痿了我都一下子忘了他叫啥) 在观众席上呼唤王佳芝上来的那一瞬间存在,听到计划的描述后王佳芝犹豫但是因为那个瞬间的回望,她走向了命运的穷途,直至后面完全的破碎成虚无。另一个则是拿到鸽子蛋后与易先生的犹疑对视,在这个瞬间王佳芝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性欲、生命力。而易先生怯了,他虽然可以杀掉王佳芝但是在这个瞬间他大败而逃,我承认阁下的纵身一跃很帅,但是也是真他妈的狼狈。当易先生看着桌子上晃动的鸽子蛋不知道想到的是王佳芝晃动的乳房还是对视那个瞬间晃动的眼神呢?哈,更多是对自身漂泊人生的某种恐惧吧。剩下的半个对视瞬间我猜是在与只会嫖娼梁润生做爱的时候,那个瞬间王佳芝的肉体存在了悦动,那么某种相信滋生了。
她的脆弱与茫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种脆弱既是弱点也是故事成立的必然。说穿了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利用男人弱点去完成“弑君”目的的故事,既然是“弑君”那么“君”必然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男性,所以王佳芝必然是一个为“君”,或者说究极男人( ego巨大、毫无人性、杀人如麻、控制狂、 纳粹气质、阿尔法男、S、阳具大不大不知道但是估计不会小)打造的幻梦。那么在这里王佳芝的脆弱就成了她的武器,成了故事逻辑的一部分必然。这种脆弱从人物角度来说又是一种体现女性在这种时代之中恐惧的绝佳媒介。毕竟对于金丝雀来说,被人随便就能捏死的恐惧时刻存在于它在笼子中的每一个瞬间,所以它才会一直鸣叫。
脆弱的反面是坚硬,这种坚硬支撑她坚定的活着。她可以吃红薯、寄人篱下、渴望去英国,这些的一切一切活下去都是坚硬后盾支撑她前进的。所以在邝裕民重新找上王佳芝的时候,她不再像第一次看向邝裕民的时候,没有什么犹豫的坚硬的相信了。而在她质问老吴的时候更是将这种坚硬的性质展露无遗,说实在的我忘了她的观点、台词、一切的一切。我只记得那个坚硬的眼神与决绝的嘶吼,可以把一个瞪大眼神狂热的特务头子吓到。这种坚硬比之所有宏大的口号都来得决绝与让人钦佩,试想一下最后行刑的时候王佳芝最想说的可能是“是我放走了易先生,你给了我故事的开头,我给你一个故事的结尾”。这种坚硬的选择或者说是某种世俗意义的自私很让人感动。
到这里只是浅层的说了一下王佳芝,其他人物懒了下次再写吧。
《色、戒》与《感官世界》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并且主角走向了两个极端。同样都是女人被看到,阿部定生在一个没有意识形态碾压,只有人际关系之间歧视的人情社会。而王佳芝却活在一个隐秘、无法被窥伺的现代社会。《感官世界》丢弃了宏伟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与践踏,只聚焦在本能的驱使导致的个体毁灭,但是《色、戒》加入了脆弱之人被碾碎的过程,所以王佳芝被爱人杀了,阿部定杀了爱人。所以王佳芝从社会角度被碾碎了(情妇、间谍身份的污名化),阿部定在社会角度重生(敢爱敢恨、追求极致的大女主)。
不得不说李安跟大岛渚都有一种对人类元生欲望的相信,只是这种相信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历史背景下幻化出了不同的故事脉络与结局。这种相信超脱于当今社会直达未来的彼岸。
ps:王佳芝这个破碎、死亡的悲剧的结尾与她这个人没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更多是因为恰好她在那个时代、恰好她那么美、恰好她处在那个年轻的阶段被另一个幼稚的“热血青年”影响所以献祭给豺狼。那么我们或者说那些”英雄“也只是恰如其分的处在那个时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果然名副其实
下一篇:看见自己,热泪盈眶
